首頁 > 探索教育 > 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簡介

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簡介

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簡介

近十年來最廣為企業機關受用的訓練模式~體驗式探索教育課程

一、什麼是探索教育?

    探索教育(又稱體驗式式教育、冒險教育)是一種哲學和方法,為了增進知識、技能發展、和價值澄清,教育者和學習者經由直接的體驗、省思、整合與應用之歷程,而有目的互動。

    探索教育模式相信:

  • 團隊學習勝於個別學習
  • 互動式、參與式、啟發式更適合成年人學習
  • 多元資源學習勝於單項資源學習
  • 學習者才是主角,最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 五種感官全心投入體驗,更易懂難忘
  • 學習可以是有趣又好玩,寓教於樂
  • 冒險是性格成長的催化劑,企圖心比本領更重要
  • 學習場所不一定只能在教室或飯店,探索教育是沒有圍牆的
  • 學習掌握過程〈How〉和結果〈What〉一樣重要 
  • 沒有深刻的省思,就沒有學習

    廿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創新學習的時代,更是講求團隊的時代,每個職場成員都不可避免的被要求發揮創意,創造團隊績效。

    本課程提供學習的實驗室,強調實際操作體驗的學習模式。此模式是以團隊動力與發展為架構,主要在於強化溝通協調、問題解決、創意思考、團隊合作、領導與被領導、團隊信任等目標的套裝課程,催化團隊動力與效能,創造1+1>2的可能。課程以充滿啟發性、挑戰性、刺激性及趣味性活動的參與,代替傳統單調的授課方式,讓成員在無壓力的狀態下,體驗活動所賦與的意義。

二、探索教育活動的發展和理念

   發源於英國外展訓練學校,由德國教育家創辦,在美國蓬勃發展。目的在協助年輕人完成全人格的訓練,做好開創人生旅程的準備。國內有人譯成突破休閒、主題式冒險,香港譯為歷奇教育。

   體驗式訓練方案版本甚多,比較熟悉的主要有戶外體驗(Outward Bound)、PA主題式冒險(Project  Adventure)、行動式學習(Action-Learning)、情境模擬法(Scenario Planning)、團隊教練(Team Coach)等,救國團則譯為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來推廣。探索教育〈Project  Adventure,簡稱PA〉也是美國基礎教育法案第三條的方案,它開始與1971年Massachusetts  Hamilton  Wenham地區中學,而Jerry  Pieh是該校的校長,早在1962年,當Jerry還是位年輕的教育學院研究生時,已開始在Minnesota戶外訓練學校協助他的父親,並有參與部分內容,同時並和同僚Gray Baker共同研發出一份三年的發展計畫,並提供給聯邦政府教育部。因此,PA就以該中學作為研究及訓練教師的中心。而戶外訓練〈Outward  Bound〉運動也在1970年以後引發教育界對於採用新教學方面的興趣。一直到目前為止,PA模式的課程已廣為美國各地公立學校的接受和肯定。

三、探索教育活動在台灣的發展

       (一)1980-1982年間,救國團曾嘗試引進並推動探索活動。

(二)1984年,北師大公訓系嘗試開設國中童子軍教師在職進修班,進行實驗性的教學與實施。

(三)1997年,金車孫執行長邀請兩位專家來台示範講習。同年,國際發展公司也引進探索活動,專注在企業界的團隊發展與建立等領域的推廣。

(四)1998年國內有人組團赴美學習,將此一經驗教育模式引進國內。

(五)1998年,救國團把「探索教育」列為六大核心工作之一。並在復興設置戶外「探索教育學校」,增添高、低空繩索課程設施。之後陸續在曾文、澄清湖。金山、日月潭活動中心完成戶外低空繩索活動工程,為國內分佈最廣、規劃最完整的探索教育學校。

(五)1999年國內有人組團赴美學習,將此一經驗教育模式引進,政府部門、民間社團、或宗教團體,也積極參與推動,教育部中小學九年一貫新課程也列入探索活動,台灣運用探索教育活動領域範圍很廣泛,有教育界、學生社團、企業界、休閒產業、營隊活動、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青少年輔導等,類似美國。

(六)2000年,救國團把探索教育列為六大核心工作之一,成立探索教育中心專責建構全方位體驗學習中心與推展的組織。

(七)2002年在金山、復興、日月潭、曾文、澄清湖等五個活動中心成立「探索教育學校」增添高、中低空繩索活動設施,為國內分佈最廣、規劃最完整的探索教育學校基地,同時期林口國立體院、陽明山福音園、龍潭渴望園區、新竹馬武督渡假村、台中成功嶺、南仁湖集團烏日、國立南大附中、花蓮美崙飯店、宜蘭三富農場、金門柳營營區、桃園青年體驗學習園區等亦陸續蓋有戶外高低空繩索探索教育設施。

(八)2006年亞洲體驗教育學會成立,發展活動人才認證制度及學術研究、技術交流等。

(九)近年來熱門的翻轉教育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反思都是體驗學習中的重要元素。

(十)十二年國教108 程綱的「戶外教育」就是從探索教育的哲學理論出發草擬的,是走出課室外的一種學習方式,透過走讀、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運用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生活經驗,並延伸學科課程的認識與想像,發現學習的意義,體驗生命的感動,目前正由教育體系大力倡導,讓學生體驗「自發、互動、共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主軸。

    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源自英國,發展於美國,九0年代引進台灣,是一種新興的教育訓練模式。有別於傳統的認知教育課程,為透過參與、體驗、互動的團隊學習架構,經由一系列具趣味性、挑戰性、創造性、學習性價值的遊戲、活動和課程,對於增進參加人員的「團隊」、「創意思考」、「人際溝通」、「服務品質」、「領導決策」、「組織活力」、「問題解決」、「組織績效」等方面的技能和態度,效益卓著。

    探索教育的訓練是透過一系列經過設計的戶外活動,讓學員在愉快的心情極大自然的環境中,藉由身體力行〈Leaning by doing〉,透過遊戲〈Game〉、活動〈Active〉、信任〈Trust〉、溝通〈Communication〉、領導與被領導〈Leadership&Follow ship〉、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等挑戰性課程,建立信任,塑造共識,努力達成團隊目標。

    探索教育也是具有高度能量的團隊引導課程,有別於團康活動,在專業的引導師帶領下,從情境的塑造,活動的執行,到經驗的分享、統整,進而轉移到工作經驗和人生的啟發,促進自我的成長與組織的發展,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和行動力,都是最佳的選擇。

 

四、探索教育的理論架構

    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是一種以活動或遊戲的方式,很趣味地引導成員互動,從參與活動或遊戲中感受、體驗、領悟許多生活及社會上的觀念與問題,進而探索自我、改善關係或解決問題。

    每個活動或遊戲都是經過專業訓練者的精心安排與設計,透過每次活動的參與,得到立即且具體的經驗,由教練引導每位成員對此經驗的觀察與省思加以討論;成員對每個活動的個人體驗是不同的且獨特的,然經教練的引導使成員能觀照全體,藉由深度匯談技巧達到良好溝通的情境,將活動中所觀察與發現的問題,以成員集體共同的智慧來形成具體概念與信念,進而運用這些觀念或信念於真實世界中,增進群我關係與溝通技巧,加強團隊領導與決策力,建立團隊願景目標。

    訓練的方式,「聽」不如「看」,「看」又不如「體驗」。體驗學習就是這種活潑的教育訓練方式,比傳統上課方式更能讓你有效學習。以下是探索教育理論架構下的經驗學習圈;

 

體驗學習循環圈

                                                                           參加活動

                                                                           親身體驗

                                                    ↗                              ↘

                               應用、改變                                                                  分享(1)

                         相同(不同)在未來                                                        剛剛做了? 觀察到?                          

         NOW WHAT?               ↖                                                                   WHAT?

                                      覺察、體驗                                                 分享(2)

                                      對自己                                                 做得很棒?

       SO WHAT?            對團體                                                     如何更棒?

 

二、專業的團隊與應證

    探索教育發源於英國外展訓練學校,由德國教育家創辦,在美國蓬勃發展。目的在協助年輕人完成全人格的訓練,做好開創人生旅程的準備。1980-1982年間,救國團引進並在學校、機關推動探索活動,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培育高階領導人才、開發人礦,為政府部門、企業團體、非營利組織辦理上百場的教育訓練、學術研討會,累計十餘萬人次參加。

    探索教育課程是強調「做中學」的體驗學習模式,是本團最新引進和推展的活動,特別適合團隊建立與發展、團隊共識、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意思考、領導才能、服務品質、個人成長、信心建立、潛能激發等主題的教育訓練,充滿挑戰性、刺激性、及趣味性,絕無冷場。本團特別設置探索教育中心,協助規劃課程、專業課程的執行、提供專業器材和場地服務。

    探索教育的發展有一個潛在的因素,即探索教育可滿足某些群體其特殊的需要,而「自我概念的改善」即是其中之一。有學校採用探索教育是因為協助學生適應,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等,也有醫院的治療性團體採用探索教育協助病患社會心理復健工作,也有公司行號、企業團體運用探索教育,組織團隊、建立共識、重整個人與團隊的關係。

    這些年來,探索教育運用在學校的領域所獲得的寶貴經驗,帶入企業管理與機關團體員工訓練的實際運用領域中。目前一般企業及員工訓練課程大多在室內舉行,或是請專家來授課、演講、或分組討論、腦力激盪、潛能開發等等較為靜態與刻板的方式學習,較強調認知層面。但如同我們在學校上課般,過了一段時間後,授課的內容很快就忘光了。而探索教育則是透過一系列經過設計的室內外活動,讓學員以團隊為對象,在愉快和樂趣的氣氛中共同體驗學習,發揮相乘的力量,激發潛能,努力達成目標,體驗難得的共鳴和高峰經驗。

三、課程效益

(一)改善思考模式:啟發多元思維、增進創意與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二)強化溝通技巧:在活動中增強傾聽,學會給予夥伴回饋。

(三)增進信任感:由於建立信任感,學員更勇於體驗、嘗試未知的事務和參與較具冒險性的活動。

(四)改善決策能力:透過活動中所塑造的情境,模擬評估訊息與決策內容的可行,可學習嘗試錯誤但不需付出太高的代價。

(五)強化團隊工作:快速建立團隊,給予並接受團隊的支持。

(六)改善計畫能力:透過團隊的激盪,決定達成目標的步驟,提高計畫的周全性。

(七)強化領導能力:從情境中學習,引領團隊達成目標的能力。

(八)提升合作能力:以正向積極的態度分工合作,放棄自我、融入團隊,朝共同的目標前進。

四、我們的課程:

(一)教育界

    國中生-自我挑戰潛力營

    高中生-自我突破潛力營

    大專生-自我發展潛力營

    班社幹部-超越顛峰領導營、幹部精英領導營

    中小學教師-輔導知能、班級經營、社團輔導、團隊動力、童軍技能、自然體驗、戶外活動研習營

(二)企業界、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

    團隊建立工作坊、領導決策工作坊

    創意思考工作坊、組織活化工作坊

    人際溝通工作坊、問題解決工作坊

    服務品質工作坊、組織績效工作坊

五、接受過本校服務的單位計有:

 (一)政府部門外交部、臺大醫院、三峽國教院、宜蘭縣政府、基隆市政府、台北市政府、工研院、外貿協會、台北縣政府民政局、署立桃園醫院、桃園縣教育局、台南縣教育局、花蓮縣政府、調查局訓練中心、台中土地改良場、台電公司、健保局、台中縣特教人員、台中縣衛生局、行政院地方研習中心地方主管班、南投縣教育局等。

(二)企業團體華航、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諾基亞、IBM、陞技科技、錸寶科技、金像電子、欣興電子、台灣檢驗科技、台興電子、家樂福、克緹、福祿貝爾、福特六和汽車、南山人壽、安泰人壽、保誠人壽、泰安產物保險、國華人壽、Color髮型設計公司、諾華藥廠、台證證券、美食家、小磨坊、大陸南方李錦記集、力麗集團、VOLVO CAR TAIWAIN、台灣巴斯夫、台灣武田製藥、嬌生公司等

(三)學校機關中山大學EMBA、中興大學EMBA、台北大學EMBA、逢甲EMBA大學高階主管班、清華大學中高階主管、海洋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台南星國中學、中山女高、台北市立大同高中、桃園縣創業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幹訓、稻江技院社團幹部、育達科大高階主管、五股社會大學等

(四)社團、非營利組織苗栗獅子會青年領袖營、救國團專職幹部、社會團務義工、義務張老師、真善美聯誼會、紅螞蟻假期服務員、台灣省貨運工會聯合會中階主管、世界展望會、日月潭風管處義工培訓、大陸平湖新華愛心基金會、高雄市工業會等。

資料來源:

       (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蔡居澤教授

       (二)救國團探索教育中心

救國團探索教育推廣中心講師王群元 提供

本期青年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