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探索教育 > 話說教育訓練趨勢~體驗式學習法

話說教育訓練趨勢~體驗式學習法

   文教處/陳建成

      《凡是以活動為開始的,先行而後知的,都可以算是體驗式學習。》

    廿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不管是個人或組織都面臨知識的不斷更新,教育培訓機構必須研究、開發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或工具,來提升個人或組織的學習能力;針 對新世代教育市場的學習效用需求及對傳統訓練方法的盲點,以學習者為主角的「體驗式學習」培訓法應運而生,形成一股潮流。

    所謂的體驗式學習,其主要的教育哲學及理論架構是整合自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社會心理學家黎溫(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以及大衛科伯(David Kolb)等其他學者理論而形成此學習架構(如圖)。

    從實務課程操作來講,就是透過個人在人際活動中充分參與,來獲得個人的經驗,然後在訓練員引導下,成員經差異化過程的觀察反省與對話交流中獲得新的態度信念,並將之整合運用於未來新情境的解決行動方案或策略上,達到目標或願景(架構如圖所示)。

    簡言之,凡是以活動為開始的,先行而後知的,都可以算是體驗式學習。體驗式學習與傳統式訓練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以學為主(學員為中心),後者以教為主 (教師為中心)。要使訓練有效,培訓的主體必須是學員而非訓練員,正如伽利略所說:「你無法教別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因此,”教” 不一定導致學,更不一定產生”會”。

體驗式學習的活動課程應該是為達到某些預期結果而特別為學員設計的,在訓練過程中,學員應該是在訓練員引導下進行”學習”而非聽訓練員說”教”。然而,訓練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訓練員及訓練課程如何能激發學員願意用頭腦去思考去學習、如何能產生心靈及行為模式的共鳴感動,同時引發挑戰自己的結論或能力,並且願意運用此經驗到現實環境中。

策略上,第一步要讓學員對某一訓練課程有興趣,如領導、團隊、組織經營、商務行銷、 人際溝通、戶外休閒、諮商輔導等,所以重點在訓練需求與目標效益上,而非只是強調體驗式學習法。就好像對不想減肥的胖子介紹雞尾酒療法是沒有用的,因為他 對減肥沒興趣。其次,訓練的形式要出其不意,有時室內、有時戶外場地、也有各種專業、新穎的教材設施,激發學員好奇心、主動學習;而訓練員則始終處於低調 的位置,當學員需要提供資訊或知識的時候,他就在這時候提供資訊,讓學員自己去解讀資訊、討論知識、尋找解答,去嘗試他們自己的辦法。成功了?為什麼?失 敗了?又是為什麼?透過充分的親身體驗,學員才會掌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讓行為發生改變,發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體驗式訓練方案版本甚多,比較熟悉的主要有戶外體驗(Outward Bound)、PA主題式冒險(Project  Adventure)、行動式學習(Action-Learning)、情境模擬法(Scenario Planning)、團隊教練(Team Coach)等,茲簡述如後:

  一、戶外體驗式訓練(Outward Bound)主要是外展訓練、魔鬼訓練或生態自然體驗,國外有戶外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 已有多年歷史,短期訓練天數有三天,完整課程為期十四天,有陸地活動、海上活動、高山訓等活動,課程主要以結合自然生態環境設計,強調生活體驗,向大自然 學習,讓人有身心靈的成長。國內有統一的OAO戶外自然學校、救國團復興霞雲探索教育學校等。

  二、PA(Project  Adventure)主題式冒險(國內稱為探索教育、香港稱歷奇教育)則以美國基礎教育法第三案為主,課程有低度、中度及高度冒險訓練,多用於心理諮商方 案或成長團體為主的心理治療範疇,民間團體或企業也逐漸採用;國內最近幾年才引進,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改方案,探索體驗課程更是主流趨勢,師大公訓系、救 國團及共好國際發展公司等皆積極推廣,課程設計以經驗學習圈為架構,以遊戲教案引導學習,適時激發挑戰冒險的精神;場地方面有救國團所屬金山、復興、日月 潭、曾文、澄清湖等五所探索教育基地學校、陽明山福音園、宏碁渴望園區、大板根遊樂區、味全埔心牧場等地。

  三、行動式學習(Action-Learning)是另一種應用廣泛的方案,行動學習法多為人力資源或組織管理所採用,行動式學習以彼得聖吉的「五項修 練」及「系統動態學」為專業知識領域,主要在協助企業員工培訓、組織變革及建構學習型組織為主。國內在政府推動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學校、學習 型醫院、學習型公務機關的政策指導下,公務人力發展中心、中正大學、中國生產力中心、中油訓練所、中山大學楊碩英教授STOLL研究室、中華民國組織學習 協會等公民營訓練機構皆有此課程。

  四、情境模擬規畫法(Scenario Planning)是策略決策者訓練所運用的工具,策略大師波特在其『競爭優勢』一書中有探討情境模擬用在規劃不確定情況下的競爭策略作法。此訓練法類似 電腦角色動態模擬遊戲,多用於虛擬情境的經營管理規劃上,美國早期用於軍事演習,美國企業以殼牌石油公司為最佳案例,國內企管亦有此經營策略的課程。

  五、團隊教練(Team Coach)源於體育,棒球、足球、籃球等團隊都有教練,教練作為一種管理技術從體育領域運用到企管或生涯規劃範疇,已經從體適能到社會適能到精神適能。 教練著眼於激發學員的身體潛能與身心靈動能,引導學員回歸自我,使學員洞悉自己,進而處理自己的情緒、調整態度,以「活在當下」認清生命中的真正需求與目 標,以最佳狀態創造成果。國內企管公司或成長、靈修團體有此類似訓練課程。

    教育訓練名言:聽而忘之;見而憶之;行而知之;教而學之。國內隨著體驗式訓練這種教學相長的教育模式的潮流下,我們將可重新體會學習是一種樂趣。

本期青年期刊